运动和心理健康有关系吗?
说到运动,我们首先会想到运动有助于强身健体、减脂塑形……然而运动除了这些生理作用,还有强大的心理作用。虽然目前体育运动影响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体育运动能够有效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可能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体验,有氧运动半小时,就感受到身心放松,身体由内而外散发着多巴胺带来的喜悦。
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赋予我们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目标是追求一种更积极的状况、更高层次的发展,是一种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
从健康标准的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到,除了躯体健康之外,心理健康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是身心合二为一的整体,体育运动不仅能使人身体强健,还会对人的心理产生显著的影响。
运动对心理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运动能提升自信
一般来说,身体健康可以提高自信并能塑造积极的自我形象。不论体重、体型、性别还是年龄,锻炼可以迅速提升一个人对自己吸引力的感知(提升感知),即自我价值。想要额外增加自信,就要多参加户外运动。在美妙的大自然中运动可以增加更多自信。
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户外运动形式,可以是打篮球,徒步,也可以只是在运动场慢跑。
另外,在阳光照射下促进产生的维他命D可以减少不良情绪,让自己的心情更愉快,心情愉快了,人就自信了。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在明媚的阳光的拥抱中,运动锻炼可以让自己自信满满和心情愉悦。
2.运动能使人际关系和谐
由于体育运动的集体性和公开性,各种项目的协作、配合,以及骑行运动,这种“默默地观察和陪伴”,都能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团队更加融洽。
集体运动能很好地增进人际互动,改善人际关系,因此不仅在运动场上的运动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且运动带来的积极效应会延续到运动之外的场域与时段当中。而积极的人际交往不仅是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同样也是应对心理困扰的最有效的资源。
3.运动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锻炼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同学们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同学们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
积极参加体育课程和各种课外文娱活动,有利于同学们的身体健康,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对同学们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4.运动可以调控情绪
情绪是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促进身心健康,不良情绪则危害身心健康。来自心理学的研究证据显示,运动的确具有调节情绪的功能。
心理学理论认为,情绪是一种能量或动机。规律的运动不但可以提升体能,也有助于整个人体的健康,还能增进人际互动与心理、情绪的改善。运动除了可以减轻沮丧,也可以改善心情,舒缓压力,产生愉快的感觉。
一个人在从事运动时,可以将平日所累积的压力、疲劳、不满等负面情绪加以宣泄、转移并转化为自信的、使人愉悦的、有信心的正面力量,在肯定、愉快与自信的感觉中,提升个人心理和生理的幸福感,并得到新的力量。
5.运动能提高自我认知
坚持运动可以让我们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保持健康的心态。身体的自我认知包括一个人对自己体育能力的评价,对自己身体外貌的评价,对自己身体抵抗力健康状况的评价。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比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对自己的评价更为积极。一个良好的身体自我认知,除了提高自我价值和自尊心,也更能提早发觉身体的不适,做出正确的应对,避免出现较为严重的健康问题。
参加运动时,新陈代谢加快,适量出汗,运动结束之后往往会感到浑身轻松、心情舒畅。人在锻炼之后食欲会有所提高,睡眠质量也会得到改善,所有这些对缓解压力、保持良好心态、增进心理健康都是大有益处的。
- 上一条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关注双相障碍 解码悲喜人生2024-03-25 14:25:39
- 下一条人际交往中的自我暴露2024-03-25 14:2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