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部设置 > 土木工程学院 >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首页 > 院部设置 > 土木工程学院 > 学生活动

土木院“追寻红色梦想,礼赞二十大”队伍顺利开展三下乡活动

  2023-08-12 11:03:01    

  为深入贯彻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宣扬红色精神,皖江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实践团于8月10日在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进行了有关红色精神的探索。在参观访问红色遗址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革命的艰苦卓绝。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舍小我为大家,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和平生活。

  在指导老师盛禄的带领下,成员们首先来到了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南郊一座小山岗,山冈上风景秀丽,就是这么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却成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先后有近十万革命先烈在此惨遭杀害。新中国成立后,为缅怀先烈英灵在雨花台上建造了这座烈士陵园。此次活动中,实践成员从雨花台风景区北门出发步行参观至南门。从林园北大门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型烈士雕塑群像。组群像共塑造了九位烈士的光辉形象,周围的松柏长青象征着革命烈士的忠魂永垂不朽。成员们以肃穆的态度瞻仰这些群像,向他们表达深深的敬畏之情。

  成员们经过红领巾广场,来到了烈士纪念碑。成员们在碑前行鞠躬礼,集体默哀。热心的游客向成员们介绍道,该碑高42.3米,寓意着1949年4月23日南京城获得解放。整个纪念碑由碑额,碑身,碑座三个部分组成。碑额形如红旗和火炬,碑身正面为邓小平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几个大字,北面为当代书法家吴忠奇先生书写的碑文。表达感谢后,实践成员们来到了烈士纪念馆。在纪念馆成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听取了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并观看了馆内陈列的烈士遗物,珍贵图片和文献资料,心灵经受着巨大的震撼。这些伟大的烈士一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鞠躬尽瘁。照片上的他们虽然稚嫩,但仍然眼神坚毅,他们的样子深深地烙在了成员们的心中。

  8月11日实践团来到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据讲解员介绍,南京大屠杀发生于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之间,当时日军占领了南京城,对中国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和掠夺。据历史记录,南京大屠杀中有30多万名中国平民被屠杀,其中包括妇女儿童和老人。这是一段非常黑暗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惨痛教训。1985年南京市就在原日军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同胞从葬地江东门建起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纪念馆有7处广场,23座单体雕塑,1座大型组合雕塑,8处各种形式的墙体和17座各种造型的碑体。集暴行,抗争,胜利,宣判,和平五大主题为一体,组成了南京重要的城市记忆 。成员们经过安检,一排雕塑映入眼帘。母亲悲伤地抱着自己的孩子,瘦骨嶙峋的人努力发出呻吟,被强暴的女子,失去亲人在寒冷中哭泣的孩子,抱着被杀孩子的爷爷,一幕幕的场景令人心痛。

  成员们怀着沉重的心情走入场馆,场内灯光昏暗,氛围十分沉痛,悲音在陈列室内哀鸣,一些肖像已在长流中渐然黯淡。在这里没有人嬉笑,也没有人高谈,悼念之情藏于每一位缄默无言的游客心里,每一次驻足停留的步履又是多么维艰而沉重。一帧帧的片段,一幅幅的画面记录了那段惨痛的历史,深深地激发了成员们的爱国之情。讲解员向成员们介绍了拉贝墓碑的故事,让成员们亲眼看到当时日本军人的占领南京的书写记录,还有国际友人的热心相助,简单全面的介绍了建馆前后的故事。和平来之不易,历史是沉重的,但是未来是光明的,这是中国子民都不能遗忘的一段历史。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追溯红色印记,延续革命精神,岁月无疆,英雄不朽。此次实践活动让成员们深刻学习领悟到革命前辈身上永不言弃,勇往直前的精神,更加坚定了成员们继承先辈精神,勇敢的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脚踏实地,志存高远,努力奋斗的精神毅力。人民日报。曾言“正是青春信仰,让我们的精神天空更加辽阔。正是青春追求,让我们的时代画卷更加绚烂。正是青春志向,让我们的奋斗坐标更加高远。”此次活动让成员们意识到,青年们应该毅然挺起坚实的臂膀,在人民需要时候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用奉献绘就新时代青年的青春担当。 (土木工程学院 供稿)

  编辑:柯靓 审核:俞越

土木院“追寻红色梦想,礼赞二十大”队伍顺利开展三下乡活动

  2023-08-12 11:03:01

  为深入贯彻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宣扬红色精神,皖江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实践团于8月10日在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进行了有关红色精神的探索。在参观访问红色遗址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革命的艰苦卓绝。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舍小我为大家,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和平生活。

  在指导老师盛禄的带领下,成员们首先来到了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南郊一座小山岗,山冈上风景秀丽,就是这么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却成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先后有近十万革命先烈在此惨遭杀害。新中国成立后,为缅怀先烈英灵在雨花台上建造了这座烈士陵园。此次活动中,实践成员从雨花台风景区北门出发步行参观至南门。从林园北大门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型烈士雕塑群像。组群像共塑造了九位烈士的光辉形象,周围的松柏长青象征着革命烈士的忠魂永垂不朽。成员们以肃穆的态度瞻仰这些群像,向他们表达深深的敬畏之情。

  成员们经过红领巾广场,来到了烈士纪念碑。成员们在碑前行鞠躬礼,集体默哀。热心的游客向成员们介绍道,该碑高42.3米,寓意着1949年4月23日南京城获得解放。整个纪念碑由碑额,碑身,碑座三个部分组成。碑额形如红旗和火炬,碑身正面为邓小平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几个大字,北面为当代书法家吴忠奇先生书写的碑文。表达感谢后,实践成员们来到了烈士纪念馆。在纪念馆成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听取了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并观看了馆内陈列的烈士遗物,珍贵图片和文献资料,心灵经受着巨大的震撼。这些伟大的烈士一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鞠躬尽瘁。照片上的他们虽然稚嫩,但仍然眼神坚毅,他们的样子深深地烙在了成员们的心中。

  8月11日实践团来到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据讲解员介绍,南京大屠杀发生于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之间,当时日军占领了南京城,对中国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和掠夺。据历史记录,南京大屠杀中有30多万名中国平民被屠杀,其中包括妇女儿童和老人。这是一段非常黑暗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惨痛教训。1985年南京市就在原日军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同胞从葬地江东门建起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纪念馆有7处广场,23座单体雕塑,1座大型组合雕塑,8处各种形式的墙体和17座各种造型的碑体。集暴行,抗争,胜利,宣判,和平五大主题为一体,组成了南京重要的城市记忆 。成员们经过安检,一排雕塑映入眼帘。母亲悲伤地抱着自己的孩子,瘦骨嶙峋的人努力发出呻吟,被强暴的女子,失去亲人在寒冷中哭泣的孩子,抱着被杀孩子的爷爷,一幕幕的场景令人心痛。

  成员们怀着沉重的心情走入场馆,场内灯光昏暗,氛围十分沉痛,悲音在陈列室内哀鸣,一些肖像已在长流中渐然黯淡。在这里没有人嬉笑,也没有人高谈,悼念之情藏于每一位缄默无言的游客心里,每一次驻足停留的步履又是多么维艰而沉重。一帧帧的片段,一幅幅的画面记录了那段惨痛的历史,深深地激发了成员们的爱国之情。讲解员向成员们介绍了拉贝墓碑的故事,让成员们亲眼看到当时日本军人的占领南京的书写记录,还有国际友人的热心相助,简单全面的介绍了建馆前后的故事。和平来之不易,历史是沉重的,但是未来是光明的,这是中国子民都不能遗忘的一段历史。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追溯红色印记,延续革命精神,岁月无疆,英雄不朽。此次实践活动让成员们深刻学习领悟到革命前辈身上永不言弃,勇往直前的精神,更加坚定了成员们继承先辈精神,勇敢的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脚踏实地,志存高远,努力奋斗的精神毅力。人民日报。曾言“正是青春信仰,让我们的精神天空更加辽阔。正是青春追求,让我们的时代画卷更加绚烂。正是青春志向,让我们的奋斗坐标更加高远。”此次活动让成员们意识到,青年们应该毅然挺起坚实的臂膀,在人民需要时候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用奉献绘就新时代青年的青春担当。 (土木工程学院 供稿)

  编辑:柯靓 审核:俞越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QQ公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