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部设置 > 机械工程学院 >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首页 > 院部设置 > 机械工程学院 > 学生活动

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

  2024-08-30 09:10:55    
二零二四年八月七日上午我们三下乡四人组参观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云谷路299号的渡江战役纪念馆。

这是一所为了纪念中国解放战争中跨江统一全中国的重要战役而建立的国家二级博物馆。在渡江战役纪念馆前屹立着的一座塔名为胜利塔。其全长99米,以“九九八一”的寓意代表着“八一”军队的胜利。整体建筑从空中俯瞰呈五角星的形状,矗立在巢湖岸边,仿佛巨型战舰的桅杆。胜利塔是一座纪念塔,也是巢湖岸边的灯塔,指引船只的方向。
接着我们来到馆前,这是一座形似并排行驶的战舰造型的建筑,主体建筑体现的是水与战舰的主题,巨大的馆身像两艘雄伟的战舰并排行驶在水面上,向前直指南方的长江。馆身以49°角向前倾斜,象征着1949年渡江战役的胜利。

参观完馆外的“胜利之星”纪念塔和五前委雕像之后,我们从主展馆中间的台阶直接上到了二楼观景台。迎面便是巨大的群雕,让我们忍不住惊叹连连。全景式描绘了无数军民奋勇向前的壮阔场景,再现了七十多年前“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激情岁月,讴歌了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据悉,其全长50米,高8米,局部高12米,采用了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手法,现在再回想刚看到这幅群雕的那一眼依然是震撼不已。不仅如此,纪念馆内部的展览也十分丰富。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看见了大量的历史图片,音频资料和实物展品。这些展览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也让人们更加了解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艰苦与复杂。
“这位同志同样是一位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尊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烈士……”我们被一位男性讲解员的声音吸引了过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照片墙,墙上的每一位人物看着都很和蔼,这是我们对此的第一印象,接着我们听讲解员介绍他们的生平,介绍他们的付出,介绍他们的英勇。这一刻,他们活了过来,嗯,活在了我们的脑海里,活在了我们的心里。接着向前,还有很多我们没有了解到的故事。走走停停看看,我们来到了一幅略显潦草的书信面前,我们一群人围着那位女讲解员,围着那一封涂涂改改的红色书信。“这是一封没有等到回音的家书……”1949年4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第21军山炮团战士刘世忠给家人写了最后一封信“母亲大人安好,数年未见深觉想念……我在部队一切都好,望家中勿念……最后要求家中见信千万来一回音,免我之念。”是的,红色革命带来希望,可是战争是残酷的,他没能收到回信。1949年4月20日,渡江战役打响,刘世忠不幸牺牲,而他的儿子才刚刚一周岁。听完讲解员的介绍,我们久久不能回神,眼眶湿润,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直接哭出了声。作为旁观者,倾听者的我们尚觉悲戚,那刘世忠的那位老母亲呢,她会不会哭到昏厥却依旧为着他为国捐躯的儿子刘世忠骄傲,亦或是只想他承欢膝下,平安度日呢。


驻足,观看,沉思……,我们参观完了整个展馆,再没了刚踏入大门那一刻的轻松惬意,心情很沉重,有莫名的激动也有莫名的悲戚。有了这次的经历,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这场战役在中国解放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让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时,我们也要向那些曾经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的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如今,长眠的烈士得偿所愿,一封没有回音的家书有了永恒的回音,那就是渡江战役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还有后人的崇高敬意。

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

  2024-08-30 09:10:55
二零二四年八月七日上午我们三下乡四人组参观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云谷路299号的渡江战役纪念馆。

这是一所为了纪念中国解放战争中跨江统一全中国的重要战役而建立的国家二级博物馆。在渡江战役纪念馆前屹立着的一座塔名为胜利塔。其全长99米,以“九九八一”的寓意代表着“八一”军队的胜利。整体建筑从空中俯瞰呈五角星的形状,矗立在巢湖岸边,仿佛巨型战舰的桅杆。胜利塔是一座纪念塔,也是巢湖岸边的灯塔,指引船只的方向。
接着我们来到馆前,这是一座形似并排行驶的战舰造型的建筑,主体建筑体现的是水与战舰的主题,巨大的馆身像两艘雄伟的战舰并排行驶在水面上,向前直指南方的长江。馆身以49°角向前倾斜,象征着1949年渡江战役的胜利。

参观完馆外的“胜利之星”纪念塔和五前委雕像之后,我们从主展馆中间的台阶直接上到了二楼观景台。迎面便是巨大的群雕,让我们忍不住惊叹连连。全景式描绘了无数军民奋勇向前的壮阔场景,再现了七十多年前“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激情岁月,讴歌了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据悉,其全长50米,高8米,局部高12米,采用了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手法,现在再回想刚看到这幅群雕的那一眼依然是震撼不已。不仅如此,纪念馆内部的展览也十分丰富。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看见了大量的历史图片,音频资料和实物展品。这些展览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也让人们更加了解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艰苦与复杂。
“这位同志同样是一位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尊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烈士……”我们被一位男性讲解员的声音吸引了过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照片墙,墙上的每一位人物看着都很和蔼,这是我们对此的第一印象,接着我们听讲解员介绍他们的生平,介绍他们的付出,介绍他们的英勇。这一刻,他们活了过来,嗯,活在了我们的脑海里,活在了我们的心里。接着向前,还有很多我们没有了解到的故事。走走停停看看,我们来到了一幅略显潦草的书信面前,我们一群人围着那位女讲解员,围着那一封涂涂改改的红色书信。“这是一封没有等到回音的家书……”1949年4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第21军山炮团战士刘世忠给家人写了最后一封信“母亲大人安好,数年未见深觉想念……我在部队一切都好,望家中勿念……最后要求家中见信千万来一回音,免我之念。”是的,红色革命带来希望,可是战争是残酷的,他没能收到回信。1949年4月20日,渡江战役打响,刘世忠不幸牺牲,而他的儿子才刚刚一周岁。听完讲解员的介绍,我们久久不能回神,眼眶湿润,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直接哭出了声。作为旁观者,倾听者的我们尚觉悲戚,那刘世忠的那位老母亲呢,她会不会哭到昏厥却依旧为着他为国捐躯的儿子刘世忠骄傲,亦或是只想他承欢膝下,平安度日呢。


驻足,观看,沉思……,我们参观完了整个展馆,再没了刚踏入大门那一刻的轻松惬意,心情很沉重,有莫名的激动也有莫名的悲戚。有了这次的经历,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这场战役在中国解放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让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时,我们也要向那些曾经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的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如今,长眠的烈士得偿所愿,一封没有回音的家书有了永恒的回音,那就是渡江战役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还有后人的崇高敬意。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QQ公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