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知公告喜报

通知公告喜报

首页 > 通知公告喜报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关于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的报告

  2018-04-19 14:01:55    

  省教育厅高教处: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转发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普通高等学校编制发布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皖教秘高[2017]178号)文件要求,我院在认真分析教学基本状态的基础上,突出教学改革亮点,编制了《河海大学文天学院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我院将以编制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为契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附件:《河海大学文天学院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2017年12月14日

四、在校生及招生情况

  截止2017年9月30日,我院全日制本科在校生数为12302人。

  学院参加本科第三批次招生。2016年计划招生专业28个,实际招生专业28个。2016年本科共录取本科新生3173人。

第二部分 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教师队伍基本情况及建设举措

  1.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学院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专职与适量外聘并举的方针,师资队伍不断加强,结构进一步优化。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02人,生师比17.52:1。

  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563人,占专任教师的80.19%;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教师284人,占专任教师的40.46 %,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85人。省级教学名师3名,省级教坛新秀3名。各门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均有2名以上的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各门专业必修课均配备有1名以上的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每个专业均拥有1名以上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

  2.师资队伍建设举措

  (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一方面,根据学院“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的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研究确定引进与培养的师资总量和应用型师资队伍评价标准。另一方面,根据学院“以应用型为本色、以工为主、以水利为特色”的学科专业定位和“专业建设为龙头”的导向,确定引进与培养的师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与学历结构,努力形成良好的教学科研团队。

  (2)实施“百人工程”。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稳定人才、吸引人才、使用与培养人才,学院自2012年开始实施“百人工程”,计划到2020年,根据学院发展的需要,培养和选拔100名不同层次的人才。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第二层次为在省内具有较高水平,保持学科优势的学术带头人;第三层次为在校内成绩显著、起骨干作用的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3)培养“双能型”教师队伍。学院出台《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并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建立了一支教育教学能力强,又具有科技创新和开展产学研合作能力的“双能型”教师队伍。2016年,学院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与企业方联合师资培养,选拔年轻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提高工程能力。“双能型”教师293人,占专任教师41.7%。

二、教学条件与利用情况

1.教学经费投入

  学院坚持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确保四项经费足额到位,并保持逐年稳定增长;积极采取措施,严格经费管理,确保资金投入效益。2016年,教学经费支出总计11934.18万元,其中教学日常运行支出5464.42万元,教学改革支出97.45万元,专业建设支出570.23万元,实践教学支出933.37万元,实验经费支出27.64万元,实习经费支出563.25万元。学院教学经费投入较好地满足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2.教学基础设施

  学院现有霍里山和郑蒲港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901991平方米,生均校园占地面积为73.32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405695平方米,生均32.98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总面积270455平方米,生均21.98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092.8万元,生均5766元。

3.图书及应用

  图书馆建筑面积38330平方米,生均3.12平方米。纸质图书99.3万册,生均80.7册,纸质期刊736种;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有中国知网期刊、中国知网专刊、书生之家电子图书、安徽省高校图书馆万方等期刊数据库、专利数据库数字资源,电子期刊61.8万种。

4.信息化校园建设

  学院建设了适应高速网络技术及应用需求的主干网,构建了网络教学、办公自动化、图书资源、电子支付等多个数字化平台,满足了学院的教学科研与行政工作的需求。

第三部分 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优化专业结构、强化重点专业建设

  学院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国家战略,结合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安徽省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文化与科技发展走向,结合我院已有的学科专业办学基础,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努力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结构优化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优势特色专业集群。2017年,学院新申报1个本科专业,为汽车服务工程。该专业不仅是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紧缺专业,而且与学院已有的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形成专业集群,集群效应逐步发挥。

  以校级、省级特色专业、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综合改革、振兴计划新专业建设等建设项目为抓手,积极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形成专业特色,发挥专业示范作用。截止2017年9月,学院共有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5项,其中特色专业4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项,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5项,振兴计划新专业建设4项。

二、构建“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教育改革,积极构建“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印发了《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培养方案和学分认定办法(试行)》,社会责任教育包括社区服务、挂职锻炼、专业服务、义务劳动、文艺体育、慈善活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多种具体形式,学分单独设立,每学期不少于1学分。

  学院印发了《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体现在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中:结合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行业企业人才标准,各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由教务部、双创中心统一规划制定双创通识课程,各专业应在培养方案中规划出创新创业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综合实践环节,组织制定方案并实施。

  学院印发了《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大学生“第二课堂”学分实施办法(试行)》,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类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

三、加强课程建设

1.MOOC建设

  2016年,省级MOOC示范课程——《水电站》已成功通过验收,运行在安徽省开放课程平台上供全省学生修读;《信息技术应用》已成功应用翻转课堂教学和上机考试等方法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较大幅度提高了计算机等级通过率。新申请了省级MOOC示范课程——《材料力学》,在线课程也在教学中逐步发挥作用。立项建设5门校级MOOC示范课程,分别为《C语言程序设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英语2》、《财务管理》。学院依托MOOC示范课程建设为契机,加快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为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转变打下良好基础。

2.应用型课程

  学院印发《关于加强应用型课程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应用型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调整课程设置,重组教学内容,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按照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理清专业相关行业的核心能力,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把课程目标定位在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上;突破传统的学科性教育的课程框架,构建面向应用、能力为重、理论和实践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改变传统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方式,积极引入案例教学、项目驱动、问题导向、模拟仿真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2016年学院共立项建设各类课程26门,结题11门,结题成果包括应用型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案、课件、考核试卷、习题库、教学案例库等,以点带面,提高了课程整体水平。

四、深化实践教学

1.实验、实训、实习场所建设

  学院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4个,校内实验实训室(中心)58个,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实训课开出率达到100%。校内实验实训场地面积102753平方米,生均8.49平方米。2016年,校内使用的主要实习场所共12个,具体如表2所示,接收实习学生规模达2700人。

  表2 校内主要实习场所一览表

2.实践性环节

  学院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规定了实践教学的学分,其中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学分占总学分的30%以上;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学分占总学分的25%以上;同时为加强实习过程的规范管理,制定了实习工作管理办法、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选派指导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负责实习全过程的指导与管理。教学管理部门和各教学单位通过检查指导和听取实习单位反馈意见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实习质量的监控。

3.毕业设计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成立了院系两级毕业论文(设计)领导机构,建立了三级管理制度,开展了前、中、后三期专项检查。加大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与检查,从选题、指导、撰写、答辩到成绩评定等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管理与监控。引导学生从工程、社会实际中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到实习基地完成工程实例的毕业设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真题率均超过50%。

五、构建以实践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开展丰富多彩的双创实践活动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扩大参与学生受益面。学院全年共组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4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0余项,获奖数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并在活动中培育出两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这也是我院第一次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进一步规范各类活动的管理和组织流程,所有活动在校内都组织了宣讲、预赛、开放日等形式,扩大了受益面。按照“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立项校级大创项目159项,省级项目50项,为明年培育更高级别项目打下了基础。启动了双创基础课程的研制工作,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和专利创新教育基地,双创实践中心场地建设已投入使用,为今后创新创业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开辟了场所。

  精心组织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师生团队,深入社会行业企业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案,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和“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通过组建重点团队和实施专项计划,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实践服务活动,努力扩大活动覆盖面、提升活动实效性。我院2016年的暑期社会实践共组织重点团队65个,获得国家媒体报道30篇次,省级媒体报道35篇次,地市级媒体报道85篇次。形成论文9篇,调研报告若干,公交地图册1套,旅游图1套,研发器材设计图1份,船闸工程结构平面图1套等等成果。学院荣获2015年安徽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2.完善双创教育体系相关要素

  建立一支专职兼职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的师资队伍,保障双创课程、实践和各项活动的开展与指导。通过在校内教师中组建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指导团队,加强建设,积极引导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双创指导水平;从行业企业中聘用具有成功经验的创业企业家担任兼职导师,现身说法,对学生具有更好的影响力。

  科学设置双创课程,除了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基础性的、先导性的创新基础和创业基础知识的课程外,更需要与各专业核心课程相结合,在专业核心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内容,重视课程教学效果中创新创业的成果产出。在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双创课程共6个学分,每个学生必须完成2个学分理论课程和4个学分实践活动。

  在校内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沙龙、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宣传创新创业的核心价值观,注重示范典型的引领作用,在校内形成创新创业的浓郁氛围。加强创新创业的指导与孵化工作,对于在双创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优秀成果,强化论文写作、专利申报等创新成果的指导,对于有发展潜力的创业项目配备专门的创业导师,并引入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培育。

3.加大保障条件建设

  学院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印发了深化改革综合方案,加强工作顶层设计与统筹。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创业领袖参加,加强创新创业具体业务指导。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具体负责院内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配备足够的场地、设备和经费条件,加强对双创教育中重点问题的教学研究力度。学院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实践中心,结合学科专业设置了水利土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新技术加工中心、电子设计创新实验室等十几个创新创业工作室,保障双创实践活动的开展。

六、教学改革

  以校、省两级质量工程项目为抓手,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2016年校级立项的质量工程项目60项,其中包括创新创业指导团队5个,创新创业专业课程1门,双语课程8门,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9个,教学研究项目20项、应用型课程建设12项,MOOC示范课5项。20项教研项目中,重点项目8项。2016年立项的省级质量工程共19项,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2016年立项的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清单

  2016年,学院组织申报省级科研项目25项,立项6项,其中,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3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3项;组织申报市级科研项目18项,立项1项市软科学项目;组织申报了校级科研项目47项,立项30项。合计发表论文130篇,其中EI论文4篇,SCI论文4篇,核心论文14篇,ISTP论文1篇,CSSCI论文1篇,CSSCD论文1篇;教材6部;论著1部;软件著作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学院承担技术开发2项,技术服务140项,完成咨询报告120余项,总经费合同额730万元。

第四部分 质量保障体系

一、教学中心地位

1.领导重视教学

  实施教学质量“一把手工程”。学院坚持人才培养的根本地位、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教学质量的核心地位,院长和各教学单位负责人为教学工作第一责任人,把教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召开年度教学工作会议、每月至少一次的教学工作例会,研讨和部署教学工作。各级领导坚持听课制度,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学工作情况,及时发现、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经费保障教学

  学院坚持教学投入优先原则,资源配置优先向教育教学倾斜。除正常的教学经费投入外,还通过专项经费支持和资助教科研立项、学科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及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经费保证。

3.管理服务教学

  建立了岗位责任制,明确了教学管理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和主要教学管理环节的工作流程。牢固树立“为了教学、服务教学、服从教学”的理念。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4.科研促进教学

  学院重视科学研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制定了科研积分奖励政策,激发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热情;鼓励教师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吸纳学生参与教师的教研科研课题研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营造科研促进教学、反哺教学的良好氛围。

二、质量保障监控体系

1.教学质量组织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组织保障体系主要由学院行政、院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务部、院务部、各教学单位及其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学生信息员等构成。教学质量组织保障体系在学院统一领导下,以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宏观指导,以教务部、院务部、各教学单位及其教学指导委员会为质量监控和保障实施主体,以教学督导委员会和学生信息员为质量信息反馈主要渠道,从总体上保障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教学质量标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标准既是教学工作的目标要求,又是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质量管理的基础。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包括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培养要素两大类标准,具体为专业建设质量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课程建设质量标准、教材建设质量标准,实验室建设质量标准、招生工作质量标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践(实习)教学质量标准、实验教学质量标准、课程考试(考核)质量标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学生培养质量标准等。

3.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措施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措施主要是利用多渠道将教学过程各环节在教、学、管过程中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评估,依据教学评价体系和各教学环节质量目标,进行专项检查和评价,使各项教学活动与教学质量目标相协调。包括领导听课、常规教学检查、督导评价、学生及学生信息员评价、教学单位评价、专业建设评价、课程建设评价、教师教学评价、课程考试评价、毕业论文(设计)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等环节。

4.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和调控体系

  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与调控体系主要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合理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从管理、建设、保障三个方面健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教学检查、各级领导听课、督导反馈等各种渠道收集的教学各环节工作信息,由教务部及时汇总、整理和分析。以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为依据,对出现的偏差和问题,及时形成调控意见。对于涉及教学系部日常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务部直接进行反馈,并检查落实调控结果。对于涉及全院性及教学基本建设等问题,教务部将整理的意见和分析建议以报告形式提交学院研究,形成调控意见,以校政形式发文,责成相关单位处理,并安排学院相关部门检查调控结果。

  对于教学质量专项评价或评估的结果,由学院以文件形式反馈给评价对象及有关领导和部门。评价结果作为评优、奖励、晋级的重要依据,以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奖惩机制。

第五部分 学生学习效果

一、应届毕业生毕业和学位授予情况

  2017年共有应届毕业生2940人,结业36人,毕业率达98.78%。获得学士学位人数为2867人,学位授予率97.52%。

二、应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截止2017年8月31日,2940名毕业生中,已就业学生 2783 人,就业率为94.66%,其中签订协议书就业2330人。考研升学(含出国) 322人,升学率达10.9%。未就业毕业生15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3%。

三、学习效果

1.竞赛获奖

  本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具有较大影响的课外科技及学科竞赛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200项,获奖学生591人次,获奖指导教师331人次。

2.体测

  2016年,学院参加体质测试的学生11578人,达标9497人,体质测试达标率82.03%。

3.专利

  学院构建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大学生专利培训为抓手,以“五小创竞赛”,安徽省教育厅、科技厅等主办的“安徽省大学生双百赛”、挑战杯等为推进机制,逐步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体系。2016年,教师共获得专利5项,学生共获得专利9项。

4.用人单位满意度

  学院对2017届2774名毕业生全面进行调研 ,共回收有效问卷2061份,回收率达74.2%,同时对毕业生所在的用人单位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回访进行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564份。94%的用人单位认为我院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为较好以上,52%的用人单位认为我院毕业生的培养质量非常好。

第六部分 办学特色培育

一、以工为主、以水利为特色的应用型专业结构

  以工为主——学院本着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在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新兴产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开设社会急需的新专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撑。目前学院29个本科专业中,全部为应用学科专业,涵盖了安徽省八大支柱产业中的汽车、装备、信息电子、能源和煤化等产业,与地方产业的未来发展保持着高度关联性。

  特色发展——学院依托河海大学优势专业,以水利为特色,开设了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水务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涉水专业。其中,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填补了在安徽省的空白,水务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在安徽省内也仅有少数高校开设。

二、强化校企合作,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水利工程系增加了岳西县水利局、安徽绩溪抽水蓄能有限公司等教学实践基地。续聘和新增了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安徽疏浚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港口集团、江苏河海工程建设监理公司等多家单位的高级工程师为我院客座教授,为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专题报告等实践环节提供条件并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到实习基地完成工程实例的毕业设计。

  土木工程系不断加强与马鞍山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马鞍山市市政管理处、马鞍山江南工程咨询公司等实习基地的合作,建立校企联合工程实践教学基地。选送到重点局等实习单位的实学生大多被实习单位破格录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文天土木学生素质的肯定。

  经济管理系先后与淮河水利委员会治淮工程建设管理局、安徽华林会计师事务所、马鞍山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安徽昕源集团有限公司、万豪国际集团等十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合作关系。了解市场对人才需求新方向后鼓励教师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授课内容,增加实践性课程比例。鼓励学生考研考证,全年经管系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师等各类从业资格证书人数及考研达线人数均比往年有显著提高。

  电气信息工程系扩建了安徽开源软件有限公司、南京多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15家校外实习基地,与马鞍山软件园、上海音达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践基地联合,实施了企业课程嵌入、企业实践学分置换等合作模式,开设了数据库系统管理与维护、IOS移动应用技术实践、J2EE架构与应用开发技术、.NET架构与应用开发技术等业界前沿课程,获得了良好效果。部分毕业生从今年暑假中就提前投入毕业实践,提前落实就业单位,并在就业单位带薪顶岗实习,大多是研发岗位,就业质量显著提升。

  机械工程系新增了东海机床、三联泵业等实践基地,并扩展了校企合作模式。校企联合开展技术研究,与三联泵业共同组建工程中心,合作开展技术研发;与东海机床联合师资培养,校内选拔年轻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提高工程能力。

三、面向地方,开展技术开发与服务

  依托各专业研究机构与实体产业公司开展横向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等工作。现已成立了水信息研究所、岩土与地质工程研究所、交通科学研究所、水利工程技术研究所等10所研究机构,成立了马鞍山文天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无锡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马鞍山分公司、马鞍山文昊电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安徽省文天学院消防安全技术研究有限公司4个产业公司,拥有安全生产二级培训机构、桩基检测资质证书、工程设计乙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单位三级资质、工程测量丙级、工程勘察甲级、职业卫生丙级、消防安全评估和工程勘察劳务9项资质证书,通过产业公司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直接服务。先后承担了铁矿矿体模型分析系统、晋江滨海新区填海造地工程龙口合拢数学模型开发等横向课题合计百项以上,涉及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建设工程勘察、建设工程设计、桩基检测、职业卫生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等。

  成立了教育培训中心,通过整合院内外资源,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培训与推广服务,年培训近4000人次。为配合马鞍山市安全工程产业发展,成立了马鞍山文天消防培训学院,具备初、中级建(构)筑物消防员培训资格。

  第七部分 今后努力方向

  在学院领导班子的正确引领下,学院教学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对比,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校企合作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发挥不够;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双能型师资培养力度还有待加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力度还有待加强。

  学院将努力拓宽产学研合作育人渠道,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深入企业调研,充分了解企业的人才、技术、装备情况,深入沟通,广辟渠道,开展全方位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教学实验和科研设施资源,进一步拓展学院实验实训科研设备平台,为师生打造得天独厚的技术训练和科研创新条件。

  学院将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学校“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有针对性地引进高层次人才,以教研室为抓手,加快培育优秀教学团队;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度,加大对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和资助力度,为青年教师“走出去”提供平台,促进双能型师资的培养。

  学院将继续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大对创新创业专业课程建设的支持力度,改革教学管理和学籍管理制度,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资助创业等活动计算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学生保留学籍创新创业等。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关于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的报告.docx
1a66204e9e67748f34ad45833bafdea7.docx (108.82 KB)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QQ公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