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馆 > 读者表达

读者表达

首页 > 图书馆 > 读者表达

读书节系列活动之: 学在校园•情系家国——“战疫”学习心得体会交流短文选展

  2020-04-22 10:50:51  2355

      按:抗疫期间,广大同学读者积极响应党和政府以及学校号召,为配合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做出了努力。在学习方面,同学们在线上课堂认真看听记思写,体现了优良学风和昂扬的精神风貌,体现了特殊时期以校为家又以家为校、心系家国的思想情感。4.23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特选展部分同学“战疫”学习心得体会短文,以实现更充分表达交流。除现列几篇外,更多待续,请关注。

  思政大课感想

  (葛晓东 2018级电气1班)

  历史的年轮擦过泛黄的扉角,华夏在时光中坚强的成长,“疫情”不过荆棘一角,中国将在荆棘荒草的道路上繁花盛开。

  今天我看完了“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感触良多,生命是脆弱的,微生物的一点干扰便可以使它夭折,但人的意志是坚定的,坚定的意志终将以压倒的手段打倒它,更何况中华上下千千万万的儿女,它打倒了一个,还有千千万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虽然来势汹汹,给我们的生活都蒙上了厚厚的阴影。但是,作为学生的我们,要把这次的疫情当作是一种学习的机会,去学习前辈这种处变不惊,舍己为人的精神,我们要利用好这个机会,静下来想一想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

  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心得体会

  (朱莉莉 2018级土木1班)

  今天上了非常特殊的一节课,和全国大学生通过网络直播一同上了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对此我也有一些心得体会。

  疫情到今天为止已经将近两个月了,虽然现在各省的确诊病例,死亡病例都出现了好转的趋势,但是在疫情还没有得到完全控制之前依然在敲打着每个人的心。

  每天都能通过网络看到各种新闻,海外的留学生用尽浑身解数筹集口罩第一时间运回国内;各地的医生护士纷纷丢下家人奔赴前线治病救人,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累了困了就趴在桌上、躺在地上休息一会儿。各界人士都在默默的献出自己的爱心……。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让我周围的人多注意身体,告诉他们如何做好自身防护,不给祖国添麻烦。

  最近国外的疫情也日益严重,看到他们有的国家没有很好的医疗设施,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有的国家从根本上政府不重视导致疫情扩散加快,我很庆幸自己生在中国,同时我也为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共抗疫情的决心而感动。我也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能够战胜疫情,生病的人都能够康复,我们能够走在街上大口呼吸,能够去做我们喜欢的事情,能够去见我们想见的人。中国加油,加油,武汉, 加油!

  “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观后感

  (董宇晴 2018级电气1班)

  没有原先的万家灯火,没有原先的张灯结彩,今年的春节过的并不一般。

      3月9日下午14时30分,全国大学生同上了一堂疫情防控思政的大课。疫情是一次大考,面对如此严重的疫情,党和政府坚持在战斗一线,这不仅仅是一场医疗人员的战斗,更是一场全民战斗。当我们安居在家时,他们却放弃了阖家团圆的机会;当我们避之惟恐不及时,他们却选择了逆行的道路;面对疫情,他们“不退”,坚持在战斗的一线。

  如同防疫大课上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先生所说,“战役里破茧成蝶的青春”与“爱国是最大的社会担当”,看不见的病毒告诉我们,灾难面前,没有人能置之度外,从不存在一个人的世外桃源。

  家是小家,国是大家。“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春天或许会迟到,但是永远不会缺席,疫情过后的中国必定会更加充满生机,待到来年樱花盛开,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思政大课”有感

  (高子瑶 2018级电气1班)

  我于3月9日下午2点观看了一场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的四位顶级名师在战“疫”特殊时期“云”授课。与广大学子们共同研讨疫情大考告诉了我们什么、战“疫”青年有怎样的责任和担当等话题。

  老师所讲授的课程中充实的内容、丰富的案例、生动的讲述,凸显了中国战“疫”的“硬核”力量,这是人民的力量,这是中国的力量。学生们在线留言,抱着随便听听的心理,谁想到就听入迷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疫情期间,新一代青年绝不做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

一、如何在抗击疫情斗争中深化理论认识?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艾四林教授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围绕“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构建战‘疫’命运共同体”三个方面同广大学生进行了交流。他表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那天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疫情防控中,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保障人民群众最大最紧迫的生命权、健康权,就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最好诠释。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防疫窗口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战“疫”经验,充分彰显了中国开放的胸襟、人类的情怀,体现负责任大国担当,面对全球蔓延的重大疫情,世界各国应携手构建战“疫”命运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福利好党。

二、疫情大考告诉我们什么?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秦宣教授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分析了疫情大考带给我们的四点启示,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是最高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完全可以转换为治理效能的;面向未来,必须通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风险化解能力。

  于安思危,于治忧乱”。秦宣表示,多难兴邦,危机本身就包含着“危险”与“机遇”两层含义。中华民族就是在这样的磨难考验中艰难前行的,在应对一次又一次的灾难的伟大斗争中不断奋起的。应对这次疫情就是一次伟大的斗争,疫情防控需要财力物力,于是我们看到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迅速投放资金、全国各地的生活物资不断地集中;疫情防控需要人力,于是我们看到一个个科研工作者与疫情赛跑进行科研攻关,一批批志愿者驰援湖北;疫情防控需要医疗设施,于是我们飞速建造了雷神山、火神山两座医院,充分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这种优势;疫情的防控需要专业的医疗队伍,于是我们举全国之力“一省包一市”对口支援。疫情防控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和整合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完全可以转换为治理效能的。正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疫情防控中得到了充分彰显,所以疫情防控形势才向着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战“疫”之中,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增强必胜信心?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炳林教授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分享了从磨难中奋起、化危机为转机的历史经验和智慧。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越挫越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疫情是一种磨难,如何正确看待它?王炳林总结历史经验,梳理中国古人与疾病的斗争史,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疾病防控成就,古代传统的有效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促进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中华民族从磨难中奋起带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王炳林引经据典,得出四点经验。首先,坚持党的领导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充分依靠群众才能走得更远,实践证明,党中央对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部署是及时的,采取的举措是有力有效的。其次,正确判断形势,深刻认识国情是制定正确政策的前提,基于对形势的正确判断和对国情的深刻认识,疫情防控工作目前已取得了积极成效。第三,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才能够保持战略定力,道路曲折是有必然性的,任何时候都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第四,尊重自然,尊重规律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建设美丽中国一定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青年学子如何在战“疫”里谱写“大写的青春”?

  “撒娇”“卖萌”“宝宝”“小确幸”……类似这些词语是部分90后、00后身上的标签,很多人也在担心这些年轻人能否扛起未来的重担。就在今天这场看不到敌人、看不到硝烟,但却要直面生死的战场之上,这些青年人展现了他们的责任与担当。本次课堂,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冯秀军教授就将关注点放在了90后、00后青年群体的“非典型”青春。围绕“在战‘疫’里‘破茧成蝶’的青春”“爱国是最大的责任担当”“青年是爱国担当的生力军”“让青春奋斗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等话题,冯秀军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为观众们讲述了战“疫”里的最美青春。

  课堂上,一幅幅战“疫”图片和一段段生动的故事,展现出当下青年人的青春“蝶变”,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一代代青年的爱国奋斗历程。冯秀军强调,“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承之中,青年,就是每一个时代的接棒人。父辈终会老去,青年必须接过前人肩头的担子和责任。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人生际遇,也有自己的责任担当。每一代青年担当责任的样子,成就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当下和未来。”课程的最后,冯秀军为广大正在经历战“疫”考验的青年学子总结了“应考经验”,鼓励我们扎根中国大地,谱写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大写青春。

  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时刻,我们不能亲临主战场,但我们能坚持在大战中坚定信心、不负韶华,在今后更长的人生大考中交出合格的答卷。正如一位学生在“学习大国”公众号写下的留言——“冬已尽,春将至,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QQ公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