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工学子三下乡:赓续红色精神,发扬传统美德
中国青年网安徽8月19日电
(通讯员李慧婷)为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探索红色文化背景,7月2日,皖江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星星之火”队前往马鞍山市和县开展“青春红韵,匠心铸遗”三下乡实践活动。
队伍此行围绕红色革命主题,通过在红色革命展馆学习、参观文人故居、对地方特色文化进行的调研走访等系列活动,旨在深入学习革命历史,通过深入基层,在实践中培养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进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7月2日上午,实践团队一行人在队长李欣颖带领下来到马鞍山市和县西梁山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展馆映入眼帘的画像再现了当年战斗的危险和艰难,红军战士们与敌人殊死搏斗,场面惊心动魄,队员们为英雄气概所震撼。进入馆内,队员们各自参观学习,了解和县革命烈士历史故事。张智锦同志在抗日战争中默默奉献的精神让队员们印象深刻,他在当时主要参与思想教育工作,以青年学生为对象,学习讨论抗日救亡的思想,用自己最真切的文字打动人心。馆长还补充介绍道:“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几经流离,结果不幸被敌人杀害,壮烈牺牲。像他这样伟大的抗日英雄还有很多,每每听之,崇敬之心便涌上心头。“
参观完毕,实践团队登山前往西梁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尽管当天天气情况不佳,但队员们坚持登顶,怀着敬仰之心,队员们向纪念碑进行了敬礼仪式以表达对革命烈士们的尊重。馆长说:“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这些牺牲了的战士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革命精神是中国不断前进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当代青年的思想指导,革命精神永世长存。在参观寻访红色基地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切实感受到革命历程的艰苦,革命先辈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打动了每个人的心。
图为团队一行人登山前往纪念碑。张世纪 供图
沿着革命之路,实践团队来到新桥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带领实践团队走进馆内,为成员详细叙述了每张黑白照片背后的革命历史。实践队员们认真听讲,深刻感受到了和县抗日英雄们的伟大以及和县人民的团结一心反对压迫,争取解放的伟大精神。片刻,讲解员带领队伍来到会议室观看革命影视剧片段,观看完毕后让队员们发表自己的观后感,队员张蓬勃说:“党员不仅仅是一个身份,更重要在于做了什么,有没有无愧于心,而且作为党员,更要在面对困难时以身作则。“队员们纷纷表示赞同,为他的发言鼓掌。展馆内还有一处区域专门摆放当地特色农产品,这是和县百姓们的辛勤劳作的结晶,队员们心中的敬畏油然而生。通过参观新桥革命纪念馆,不仅增强了队员们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认识,还激发了青年们的爱国之情,给青年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了理想信念。
图为团队成员们在会议室观看革命影片。李欣颖 供图
下午,实践团队来到刘禹锡纪念馆,也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陋室。陋室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居住过的地方,他在此写下了千古美文《陋室铭》,他借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队员们在院内自行参观了解历史,参观完毕,团队与指导老师卢俊汝以及两位纪念馆负责人进行授牌仪式,并进行合影留念。
图为团队授牌仪式合影。李欣颖 供图
为深入了解社会,开展走访村委,慰问老人等活动。实践团队来到莲邦安老颐养中心,这里居住的大多是七十左右生活不便的老人,很多要依靠轮椅移动,腿脚不便,队员们被此景触动,在表演节目前主动搀扶老人,缓慢移动到表演场地。带着对长辈最深切的关怀与敬意,队员们为长辈们表演丰富多彩的节目,唱歌跳舞,让长辈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来自年轻人的青春活力,与长辈们聊天谈心,缓解压力,还与老人们一起配合拍摄了短视频,丰富日常生活。此行,实践团队不仅为老人带来欢乐与温暖,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图为团队队员与老人聊天谈心。张世纪 供图
通过此次“三下乡”活动,团队队员们通过实践行动将心中所愿转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沿着革命之路,感悟红色精神,在实践中锻炼了自我,继承爱老敬老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加深了对国情民情的理解。团队成员张世纪说:“这次经历让我印象深刻,此次活动路线沿着先辈们走过的路,了解许多先辈们的动人事迹,感悟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他们用热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幸福美好和平的生活,身为中国新时代青年必须将红色精神牢记于心,外化于行。”实践队员回顾了那段不平凡的红色岁月,对“军民鱼水情”五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做红色文化的宣传者,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上一条探寻乡村振兴之路,助推特色蔬菜产业发展2024-09-24 09:00:00
- 下一条心系留守孤寡,防溺先锋三下乡2024-09-24 0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