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共青团皖工 > 团委新闻 > 团情快讯

团委新闻

团情快讯

团委文件

首页 > 共青团皖工 > 团委新闻 > 团情快讯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保护百年戏曲瑰宝,数字助力乡村振兴

  2024-08-09 19:25:29  179

  7月5日至15日,皖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寻脉非遗,曲韵流芳”大学生三下乡实践团在学院分团委书记刘慧的带领下,来到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百里镇松泉村,调研走访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曲子戏传播基地,与安徽省曲子戏省级传承人田书民老先生、田书广先生、曲子戏传播基地负责人田诗青先生作深入交流,探讨数字化创新想法,盘活非遗戏曲。并参与曲子戏惠民演出、走访村户问卷调查等志愿服务活动,在调研与实践中深入了解曲子戏发展现状。

  深入非遗曲子戏传播基地调研:锣鼓一敲,传唱千古婉音。

  太湖曲子戏最早可追溯到元末明初,由江西弋阳腔与本地民间山歌、小调、灯会演唱结合。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目前保留有清朝乾、嘉庆年间国内最完善的曲谱。

  图为传承人提供记载资料。 潘心悦 摄

  三下乡实践团来到了松泉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曲子戏传播基地,并在传承人的带领下近距离体验并记录了曲子戏围鼓座唱和走唱两种形式。田书民老先生向三下乡实践团即兴演示了最出名的《送子》,并详细讲解唱演曲子戏全流程,实践团成员在传承人的指导下,体验了不同角色服道的特色、不同的曲谱对应的曲调、曲谱中的喜怒哀乐。

  随后,传承人带领三下乡实践团成员们来到曲子戏衣帽间,介绍服装对应角色并表演关公耍刀、货郎叫卖等特点角色。腔调的起落,唱词的仄平。笙影之间,无不展露数百年的中国非遗文化底蕴和前辈们的唱功。实践团成员也纷纷学习各种姿势,跟唱起来。感受那水袖起,兰花捻指,舞蹁跹,在步调中,延续故人遗魂。

  图为传承人田书民先生为实践团讲解曲子戏。 黄宇嘉 摄

  专访传承人:择一事,终一生。

  实践团有幸与田书民、田书广两位安徽省曲子戏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深入交流、采访。共同探讨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濒危非遗曲子戏发展的现状途径、面临的困难、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与传承人们的交流与探讨,实践团成员对于曲子戏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希望通过自身专业所学助力曲子戏传承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田书民先生对于实践团成员的想法表示肯定,并表示濒危非遗曲子戏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在于:演员后继乏人,演员文化普遍不高,年龄结构老化。观众群体急剧萎缩,新媒体的多样化导致传统戏曲现场汇演备受冲击。由于一直当做爱好,2008-2018年演员无劳务收入。实践团表示曲子戏需与时俱进,在保留其原本风格与特色的基础上,融入当下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新元素。

  图为实践团采访田书民和田书广先生 黄宇嘉 摄

  非遗汇演:薪火相传,溯古至今。

  实践团与太湖县百里镇党支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祥曲子戏演艺有限公司负责人田诗英一同前往百里镇松泉村党支部乡村大舞台,为村民表演曲子戏优秀剧目。

  活动过程中,皖江工学院的三下乡实践团同学们认真策划演出、开通微博、抖音平台直播积极互动,亲耳倾听演员们唱念做打的神韵、亲眼见证了曲子戏演员们的满袖盈暗香。剧团精彩的表演、实践团成员积极配合、传承人整理曲子戏物料、乡政府维持现场秩序,为村民们演绎了一场百年文化之韵。

  除了为村民带来非遗曲子戏汇演,实践团还对村民们对曲子戏的态度进行村户走访问卷调查松泉村村民,村民大都能哼唱,表示曲子戏作为松泉村的瑰宝,尽管时序更替,万象更新;但文脉赓续,生生不息。千百年来,泱泱大国的前行脚步,让厚重的曲子戏文化底蕴慢慢堆积。

  图为实践团采访田书民先生和剧团演员表演《赶会》黄宇嘉 摄

  参观非遗博物馆:纵横岁月间的细腻与辽阔。

  此外实践团在太湖县文旅局带领下参观县非遗文化博物馆。实践团成员在此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坚定了实践团落实对待非遗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态度。深刻感受到非遗传承人们正通过不断创新角色和表演形式,与时俱进地融入更多当代年轻人更熟悉、更喜爱的元素,吸引更多青年群体来了解非遗曲子戏文化,加入到非遗传承的队伍中。非遗不仅需要传承人们的坚持更需要能有越来越多的传播者让更多人去了解非遗。非遗作为,民族文化的精神植被,民族精神的血脉延续。每一项,都承载着一段回忆,印证着一段历史。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太湖县非遗博物馆。 葛金程 摄

  走访村户:传递文化瑰宝,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此次走访调研实践与传承人的交流以及汇报演出后,实践团所有资料进行整理、讨论,走进村户挖掘曲子戏亟待解决的问题。曲子戏传承人带领实践团走访了五保户、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党员同志家中送去温暖。真切感受到曲子戏生长地方环境简陋,资金短缺,而曲子戏正在以更加积极、活泼、多元的方式走入大众视野、融入大众生活。

  图为实践团队走访孤寡老人五保户。曹佳 摄

  挂牌仪式:建立深厚连接,加强保护传承

  为更好地传承曲子戏非遗文化,更好地保护、传播、创新曲子戏非遗剧目创新,助推松泉村曲子戏文化更广范围地走向大众视野。实践团进行长期挂牌合作,希望可以利用专业所学赋能非遗传承,利用数字化技术将民间艺术进行再现与推广,通过创建曲子戏直播平台账号创收、影像记录、海报文创创新传递曲子戏文化等形式为全民带来新的曲子戏体验,将新时代文化元素融入曲子戏,从而带动松泉村文化的振兴与发展,助力打造文化产业特色乡镇促进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团与曲子戏剧团合作挂牌。 黄宇嘉 摄

  编辑:潘心悦 曹佳

  初审:尚贤燕

  终审:王飞

推荐信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
查看更多+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QQ公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