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碧水连天际,路开兴宣州
为深入了解和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2024年7月18日至2024年7月23日,皖江工学院碧水兴乡水产探索之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宣城水阳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过程中实践团队成员更加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科学性与重要性,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皖江工学院实践及社团工作科(团委)副科长龚澎甦老师出席本次活动,并对团队成员进行介绍,水阳政府党委组织委员、统战委员张旭彤对到来的团队学生表示感谢,叮嘱学生注意防暑,随后介绍了水阳当地防汛情况,水阳镇团委书记黄果对本次活动做出了相关指导,会议最后双方举行挂牌仪式。
参观水阳民俗馆,体验水阳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与特色文化
实践团队首先参加了水阳民俗馆,体验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与特色文化,水阳是一个承载了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有着诸多非遗项目,例如:非遗民俗水阳太平灯。水阳太平灯承载千余年历史,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在水阳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远影响力,而且还吸引了众多“水阳嫂子”参与表演。如今,这项民俗文化经过不断传承和演变创新,更加注重历史的真实性。此外刘业俊老师为实践团队介绍水阳镇水利工程位置及其水系图以及各项文化活动展示。让实践团队了解了水阳镇境内河道有水阳江、裘公河两大水系。其中,境南及东北水阳江环绕,河道总长约28千米;境西北裘公河环绕,河道总长约24.5千米,两河在西北部与青弋江汇流入长江。
感受水阳历史底蕴,登梓潼阁,一览美丽水阳江
水阳镇作为一个千年古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实践团队在刘业俊老师带领下参观了水阳印象馆,在印象馆里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实地的参观让实践团队仿若身临其境置身于这座千年古镇中。墙上的一帧帧一幕幕都记录着水阳的发展历史,让实践团队更加了解这座江南水乡千年古镇。说到千年古镇就不得不提当地的标志性建筑,说到水阳的标志性建筑就不得不提梓潼阁。梓潼阁位于水阳镇上街头,是该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标性建筑。梓潼阁在水阳江边。梓潼阁是木制的三层楼,屋檐四角吊着风铃,风吹的铃档声及水阳江的浪涛声交织在一起,让人暇想联翩。由刘业俊老师带实践团队参观梓潼阁,介绍阁内陈设并带实践团队体验登高望远,一览美丽水阳江畔。
观防汛抗旱站点,明洪水无情,人有情
受特殊地理位置影响,水阳镇在遭遇强降雨时,全境极易发生内涝,及时排出涝水显得尤为重要。此次维修保养工作,涵盖人民站、澄沟站、汤湾站、丁湾站等9座排涝泵站的电机、水泵、启闭机、电气设备等设施,重点对各排涝泵站进行全面系统检查,并根据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维修保养计划,确保各排涝泵站正常运行。水阳镇还曾荣获“安徽省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试点”。防汛相关负责人向实践团队介绍启闭机及使用方法并讲解相关防汛知识和防汛点。防汛相关负责人还带实践团队参观凤联站,介绍站内相关设施让实践团队通过切身的感受更加了解水阳的防汛工作。
看“稻蟹轮作”,感和谐共生
水阳镇是水产大镇,素有“中国幼蟹第一镇”的美誉,特色水产品主要有青虾、鳜鱼、黄白鲢鱼、青鱼、中华蟹等,水阳蟹苗和水阳三宝畅销全国。此次实践活动中金水源相关负责人带实践团队参观了稻蟹轮作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实践团队在这次活动中了解到基地工人种植水草,通过科学的水草管理,可以为稻蟹养殖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实践团队进一步加速了对“稻蟹轮作”“稻蟹共养”的生产养殖模式的了解。
参观结束之后实践团队还采访了金水源合作社的负责人,实践团队的张钰同学对基地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采访中负责人表示希望具有对应知识能力的大学生能够与他们携手共进,共同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随后水阳政府团委书记黄果对会议相关内容进行补充说明。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水阳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他们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参观了水阳民俗馆,了解了水阳历史和水阳镇的防汛防洪工作以及特色的“稻蟹共生’的养殖理念。通过这次活动,实践团队定会在接下来的时间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持知行合一,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编辑:龚澎甦
初审:尚贤燕
终审:王飞
- 上一条青春暖夕阳,爱心满公寓——走进老年公寓2024-08-06 09:45:36
- 下一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体悟非遗文化,擎画振兴蓝图2024-08-06 09:45:36